2011年1月29日我與數位南盟伙伴冒著10度的低溫寒流來到寶山村,長年住在村子裡的伊娜很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們,因為莫拉克風災前自來水就停了,無法提供足夠的熱水讓我們梳洗,還讓客人幫忙提水,真是失禮。
這番話反倒讓我們非常羞愧,一方面感謝伊娜願意供應食宿,另一方面也心疼伊娜等族人住在山區的生活辛苦,這一年半來不斷聽到重建、重建,但是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區族人,還是過著接雨水、露水的日子,伊娜問我們,原鄉到底重建了什麼?
2011年1月29日我與數位南盟伙伴冒著10度的低溫寒流來到寶山村,長年住在村子裡的伊娜很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們,因為莫拉克風災前自來水就停了,無法提供足夠的熱水讓我們梳洗,還讓客人幫忙提水,真是失禮。
這番話反倒讓我們非常羞愧,一方面感謝伊娜願意供應食宿,另一方面也心疼伊娜等族人住在山區的生活辛苦,這一年半來不斷聽到重建、重建,但是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區族人,還是過著接雨水、露水的日子,伊娜問我們,原鄉到底重建了什麼?
八八風災那瑪夏鄉部落婦女的故事-風雨中的祖孫情
南盟心靈療癒小組 傅銘偉 組長
那晚風雨日漸增大,有位年約七十的阿嬤與三個月大的男孫,二人正熟睡於河旁的鐵皮屋中,隨著河水的高漲,雨水混著河水悄悄且迅速地淹進屋內,因阿嬤要等晚歸的兒子睡在客廳中,睡夢中大石頭夾雜著泥水,迅雷不及掩耳地滾進屋內的衝撞聲給驚醒,突然間發現孫子未睡在身旁,驚慌下尋找,才看見男孫的腳指頭露在泥土外,行動不便的她(因血液循環不流通而被截下腳指頭)趕緊使命地將孫子拉起來,將他口中的泥土挖出、拍屁股,聽到孫子的哭聲,她才安心。深夜,大雨磅礡,風聲呼呼吹嘯而過,躲在大石頭上的祖孫二人,望著包圍於四周的河水,只能祈禱與等待救援,無助、絕望與害怕….,阿嬤心想:「難道我們就這樣沒機會了嗎?」,臉上的淚水與雨水分已不清。整夜的期待與等待,天漸漸亮了,遠處傳來:「媽~媽~媽~」的叫喊聲,是她大兒子的呼喊,終於部落的族人與兒子找到他們二人,這場風災摧毀家園下,見到生還者,是對救援者很大的鼓舞。家沒了,但『人』還在就是最大的希望!阿嬤曾說過:「我需要一個可以住的安穩地方,好好照顧我的孫。」因此,避難屋共同照顧與協助老人家就醫的部分,便可幫忙阿媽的生活與擔憂。
失去住處的阿嬤與孫子,從山上到山下、從營區到大愛村,風災的發生與處所的遷移令她身心疲憊,於安置處-仁美營區時,她兒子期間回到山上場勘家園,卻發生上吊自殺的慘劇。失去了屋子、又失去一個兒子,本身喉嚨開過刀的她,還須定期回診拿藥,在營區時,部落婦女們可協助照顧孫子,如今被安置在大愛村,期待和部落的人一起生活,並協助她生活上的行動及孫子的照顧,原先部落中的共同照顧與生活上的協力,這場風災卻為她的生活受帶來了不幸與不便!她希望這樣的生活方式能夠繼續維持。
Kanakanavu族在上週五(10/22)於那瑪夏鄉達卡努瓦村舉辦2010米貢祭,Kanakanavu的每一位族人用最誠摯的心情在莊嚴又慎重的傳統祭典儀式及歌聲中表達對祖靈的感恩,感謝祖靈一直以來伴隨著Kanakanavu族人,護祐大家平安地渡過今年數場風雨。
照片:http://picasaweb.google.com/sourtherntribes/Kanakanavu2010#
影片: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8296
一年過去了,每當朋友問起我們
你們重建好了嗎?
我們都只能苦笑的回答,
從高雄市區往返原鄉的路需要六個小時以上
都比去香港還要遠
怎麼可能重建好了
炎炎夏日,有幸回到部落跟孩子們一起參加他們的消暑活動,原本還擔心沖毀的溪流無法讓孩子們玩跳水,沒想到今年卻多了一道媽媽們最愛的天然SPA沖背按摩瀑布。而當孩子們很興奮地告訴我,她們想下山去哪玩時,文化成長班的媽媽、姊姊們早就安排好許多暑假活動讓小朋友盡情展現他們的活力。
照片/影片:http://picasaweb.google.com/sourtherntribes/2010070302
「後面那些也全部給我,不要再帶回去了。」
「但是,那是比較不好的……」
「沒關係,我願意買,你挑一挑,全部給我。」
有位年輕的女客人正好買到最後一盒,但她還想要再買,我問姊姊是否能將後面較差的水蜜桃賣給她,大姊說不好吃的,不希望賣給客人,但她不斷地告訴我們,災區的鄉民很辛苦,她只希望能支持我們,什麼都好……。
轉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小林居民製作了一支感人的小短片,說明想完整重建家園的心情,已經放入文章中,請您點選觀看,並多多協助轉寄。謝謝。
前言:
災後一直努力「自立重建」的小林村居民,目前面臨嚴重考驗,除了遷居五里埔基地的小林村民外,尚有將近200戶村民希望在杉林重建「記憶中的小林 村」,而非入住「大愛村」,儘管已經找了建築師協助設計,也有紅十字會允諾要協助造屋,政府卻始終不願放行,仍然堅持小林村民應入住慈濟大愛園區。
隨著慈濟大愛園區將於本月(2月)11日進行入厝進駐,堅持「自主重建」的小林村民卻屢遭挫折,以下為公視peopo新聞的報導,小林重建會長蔡松諭表示,希望各界能夠支持,讓小林人可以有機會打造自己的家園。
文/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楊江瑛、林津如
在政府與許多慈善團體眼中,風災後的山林是危險的。族人一再被勸導,不要執意回去居住地,會危及自己的安全。族人怎麼看待這樣的說法?山林危險的論述,對生態體系是無知的,也不了解原住民的山林知識。什麼是原住民的山林知識?我們試圖從生活中補捉一些。
八八風災完,在平和部落工作的江瑛,隨著部落老人去看溪流。雖然平和部落只有周圍的田地受損,老人家還是想要去巡視山林。老人看著村莊的排水道:「如果雨下很大,水道有水下來,表示水路是通的。如果黃濁,表示山上有崩塌。如果沒有水,是最危險,表示山上是堵住的。」
針對土石流,老人說:「你要摸土,如果土是熱的,表示是危險。」老人更進一步解釋:土還有各種不同的溫度,代表不同的狀況!
屏東大武的朋友告訴我們:「如果地上傳來鳴鳴的聲音,代表有土石流。土石在流,所以有聲音。」八八水災前一個禮拜,就有嗡嗡聲,土已經在動了。整天聽得到,整整一個禮拜,晚上都沒有辦法睡覺。
這樣的生態知識,與環保的概念是相通的。為什麼橋會斷,堤坊會被衝毀?如果是水泥做的,不透氣,不透水,與自然對抗,就容易被衝毀。如果是用石頭的,則因為是自然的,可以滲水,所以會完好。當人們不再善用生態的智慧,只相信破壞性的「工程」,就是山林毀壞的開始。 人們不該持有「讓山休養生息」,但卻同時在平地建設破壞,這是對生態知識的嚴重誤解。 工程是破壞性的,唯有善用生態的智慧則人們才有能力與天地共存。 不論是在山上或是平地,生態的智慧一樣重要。
從8/10加入那瑪夏自救會參與救災至今
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借用一位在社會處工作的朋友一句話:
「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過去的世界」
從第一個星期每天睡3個小時,到第二個星期每天睡5個小時
到現在每天可以睡6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