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楊江瑛、林津如

在政府與許多慈善團體眼中,風災後的山林是危險的。族人一再被勸導,不要執意回去居住地,會危及自己的安全。族人怎麼看待這樣的說法?山林危險的論述,對生態體系是無知的,也不了解原住民的山林知識。什麼是原住民的山林知識?我們試圖從生活中補捉一些。 

八八風災完,在平和部落工作的江瑛,隨著部落老人去看溪流。雖然平和部落只有周圍的田地受損,老人家還是想要去巡視山林。老人看著村莊的排水道:「如果雨下很大,水道有水下來,表示水路是通的。如果黃濁,表示山上有崩塌。如果沒有水,是最危險,表示山上是堵住的。」

針對土石流,老人說:「你要摸土,如果土是熱的,表示是危險。」老人更進一步解釋:土還有各種不同的溫度,代表不同的狀況! 

屏東大武的朋友告訴我們:「如果地上傳來鳴鳴的聲音,代表有土石流。土石在流,所以有聲音。」八八水災前一個禮拜,就有嗡嗡聲,土已經在動了。整天聽得到,整整一個禮拜,晚上都沒有辦法睡覺。

這樣的生態知識,與環保的概念是相通的。為什麼橋會斷,堤坊會被衝毀?如果是水泥做的,不透氣,不透水,與自然對抗,就容易被衝毀。如果是用石頭的,則因為是自然的,可以滲水,所以會完好。當人們不再善用生態的智慧,只相信破壞性的「工程」,就是山林毀壞的開始。 人們不該持有「讓山休養生息」,但卻同時在平地建設破壞,這是對生態知識的嚴重誤解。 工程是破壞性的,唯有善用生態的智慧則人們才有能力與天地共存。 不論是在山上或是平地,生態的智慧一樣重要。

只可惜的是,這樣的生態智慧,在安置與重建的過程中,變成一種幽微的聲音。它是如此薄弱,不被重視。 在沒有風災的時候,部落耆老只被用來帶路,帶領專家學者以學術的論述,去建立他們的威信。 老人用母語表達,但年輕人或外來學者聽不懂,也不想認真聽懂。他們的想法沒有被聽見,被尊重,被看到,被聽進去。部落老人要回家,我們要讓部落老人可以回到家鄉去看山林。原住民耆老的知識被重視之後, 生態的知識就會生存,人類文化的傳承與永續的生存才有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uthtribe 的頭像
    southtribe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southtri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