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13, 2009
這次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原本就有南北對立的台灣社會,在這次水災從救援到災後重建,政府的角色和功能都顯得相當有限,甚至導致內閣重組,閣揆離去。
但重建的工程,並沒有因為新的內閣而有所改變,還是延續著劉揆的政策,以民間和企業為災後重建的基樑;包括學校的認養和災民的家園重建。尤其以後者,家園重建引起社會諸多的討論。
首先,政府的角色和功能在家園重建的過程,幾乎就是僅能扮演土地掮客,提供一些土地讓有意加入重建工程的慈善團體和企業選擇。這樣的選擇,就變成客戶導向,客戶也就是參與重建的慈善團體和企業喜歡什麼菜色,政府就提供什麼菜色。
但要吃飯的是災民,而不是慈善團體或企業;眼前的菜色,是他們要的菜嗎?還是因為飢不擇食,被迫的選擇。以安置為例,有些被安置在佛教寺廟的災民,對於吃素茹齋,本來就不是他們的習性;加上晚上睡覺前是要對著佛祖說「阿密陀佛」,還是要向上帝禱告「阿門」。
二00九年九月十二日,台灣首富和慈濟基金會聯袂向這次水災受創最嚴重的小林居民說明家園重建。會中,不但有提及家屋的選擇,有機農業的栽種和小型加工廠,以及災民往後的就養和就醫(座談內容請閱讀「鴻海企業與小林受災戶座談記錄」)。
看來這套餐應是不錯的組合,除了原本慈濟的善款和善心,現在又有台灣首富的金援和災民就業、產業經營的加持,而且未來還有二十一世紀基金會的規劃。而二十一世紀基金會的董事長就是當今政壇大阿哥朱立倫的岳父大人。
這樣的卡司,包括水災中最搶眼的小林可說最強、最完美的夢幻組合。
但問題就在,災後重建的責任是政府?還是民間慈善團體或企業?而災後重建家園的主體是災民?還是慈善團體或企業?
從災後到現在,我們看不到政府的主導能耐和意願,幾乎就是完全卸責給民間企業和慈善團體。
而民間企業和慈善團體,也就像企業的企畫案宣稱未來將會是國際級的災後重建示範區。
就災後重建的需求,看到這些,心裡真是五味雜陳。
小小的災民,要變成未來重建示範區的樣板戶?是要為我的家園重建,還是要為企業或慈善團體的家園而努力?此時為何而建?到底是誰的家園要重建?
如果台糖的土地可以撥用,那林務局的林班地也應可以考慮,為何只有單一方案可選擇?
房子的選擇一定要用建商式的坪數來劃分?可不可以以總興建坪數來讓災民自己討論生活方式和聚落的原本生活圈。
而整個重建主體性,幾乎就變成企業和慈善團體的表演舞台,災民儼然成了建商專案的客戶。
而政府也僅提供一些土地,就將這些災民BOT給參與重建的企業或慈善團體。如果這個模式成了台灣未來面對災難的典範時,我們不禁要喟嘆「我們還需要政府嗎」?
當災民最需要一個家的感覺和家的溫暖時,原本是負起責任的大家長,所謂的總統、縣長(選舉時,這些人不都是要為人民服務的),竟然兩手一攤、翹起二郎腿說:台灣首富和慈濟就是你們的未來。
說起台灣首富和慈濟,如果真得要膚慰大地,為何不認養更需要的山林復育?還是原本有些企業就是以污染土地、環境才能賺錢,而此時就是拿些污染錢來漂白的。當然不希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我們真的希望不要消費災民,更不願看到家園重建只是企業或慈善團體的一次性消費。
我們欣然看到台灣首富提倡有機農業,但更期待有機農業不是為了災後重建,而是能廣及台灣甚至是該企業在世界的角落。
金剛經有句偈言「若以色求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在這重建過程中,如只為災後重建而重建,而不見般若,就枉費上天要讓台灣重生的機會。
而企業的社會責任,絕不是短暫性的消費或是企業的漂白,更重要的是確保自己的企業沒有帶來環境污染與破壞,不會造成氣候暖化,同時願意以員工及眾人共同累積的利益,持續關注回饋社會。
當然政府該負起的責任,絕對不能BOT給社會。
(本文為「綠色陣線」執行長)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